已发表论文

自我批评与自我同情对青少年抑郁及非自杀性自伤的影响

 

Authors Gao Y, Liu X , Liu J, Wang H

Received 14 April 2023

Accepted for publication 1 August 2023

Published 11 August 2023 Volume 2023:16 Pages 3219—3230

DOI https://doi.org/10.2147/PRBM.S417258

Checked for plagiarism Yes

Review by Single anonymous peer review

Peer reviewer comments 2

Editor who approved publication: Dr Igor Elman

目的:青少年时期是抑郁和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简称 自伤)的高发时期,其中自伤行为指个体在无自杀意图的情况下直接、故意地伤害自己身体组织的行为。抑郁和自伤均为个体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且二者具有相近的产生机制,但鲜有研究对二者共同影响因素发挥作用的差异性进行研究。
方法:本研究以 908 名青少年(Mage = 13.46SD = 0.57)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压力性生活事件与青少年抑郁及自伤行为的关系,并探究了自我批评与自我同情在压力与抑郁以及压力与自伤之间的关系中是否发挥不同的调节作用。
结果:1)在控制年龄、性别和主观社会经济地位后,压力性生活事件、自我批评与自我同情对青少年抑郁和自伤行为均有显著的直接预测作用;(2)压力性生活事件与自我批评交互作用于青少年抑郁和自伤,个体自我批评水平越高,压力生活事件对抑郁和自伤的预测作用越强;(3)自我同情在压力性生活事件与自我批评对青少年抑郁的不利影响中无显著调节作用,但是在压力性生活事件与自我批评对自伤的影响中发挥了显著的缓冲作用。无论自我批评水平高低,自我同情水平较低的青少年均易受压力生活事件的影响而产生自伤行为;但是当青少年自我同情水平较高时,压力性生活事件对低自我批评个体的自伤无显著预测作用。
结论:青少年抑郁和自伤行为均受压力性生活事件和自我批评的消极影响,并且自我同情对青少年抑郁和自伤的保护作用不同。具体而言,自我同情对压力和自我批评对抑郁的不利影响未发挥显著的缓冲作用,而仅对自伤行为具有有效的保护作用。 
关键词:压力性生活事件自我批评自我同情抑郁自伤行为